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尔冬升这话怎么理解?
2025年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在即,但估计没几个人会再关心这个奖。毕竟入围电影就那么几部,而且大多数观众都没看过。
2025年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在即,但估计没几个人会再关心这个奖。毕竟入围电影就那么几部,而且大多数观众都没看过。
“港片”永远是华语电影爱好者绕不开的话题,自2015年起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局主席、自称“影坛不死鸟”的香港导演尔冬升认为,港产片的成功既有几代香港电影人的努力和创新,更离不开时代的因素。
“港片”永远是华语电影爱好者绕不开的话题,自2015年起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局主席、自称“影坛不死鸟”的香港导演尔冬升认为,港产片的成功既有几代香港电影人的努力和创新,更离不开时代的因素。
比如说70年代初,邵氏当红巨星姜大卫一部电影的片酬才1万港币,和他给邵氏带来的收益远远不成正比,当红巨星都是这种待遇,何况其他下面的员工。
香港电影真的"老"了吗?当68岁的周润发在《别叫我"赌神"》中再度披挂上阵,观众恍然惊觉:这个曾孕育出《无间道》《英雄本色》的东方好莱坞,竟已深陷"银发演员撑门面"的困局。
回望香港电影历史,让人不禁感叹。从电懋与邵氏的电影工厂制度,到70年代嘉禾开创的卫星公司,再到90年代面对盗版和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最终在新千年走到历史的节点。曾经辉煌的几代电影奇迹有的早已经被历史尘封,有的神采早被风吹雨打,有的还在勉力维持,以下香港电影公司
拿下18项提名,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重量级奖项,这成绩简直是实锤了它的王者地位!
没有人投资、开工难,有不少电影人都转行去做生意,更惨一点的,则是跑去送外卖、开网约车或者摆摊度日。
自2013年以来,这还是韩国电影首次在戛纳颗粒无收,引发了韩国各界对自身危机的深刻反思。
一开始的金像奖,并没有什么严谨的规则和评判,比如第一届没有竞争者,第二届“双黄蛋”,但这两则特例,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3月29日,“新镜香港 城市回响——2025港影新锐系列观影及交流”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驻京办)与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香港著名导演尔冬升,近日在内地录制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第三季期间,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道,2010年时,冯小刚拍摄的贺岁片票房过亿。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香港电影市场就已经被颠覆了。香港的电影投资方看到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转型拍摄合拍片(香港与内地合
前几日,听闻古天乐发声,直言即便自降片酬,依旧拉不来投资。这没过去多久呢,又瞧见TVB的鲁振顺向高层喊话,都67岁的人了,挣得还没洗碗工多。
香港电影曾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叙事手法在全球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尔冬升导演近期的感慨,不仅是对行业变迁的描述,更是对整个香港电影生态嬗变的深刻洞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到今天的转型阵痛,香港电影的命运始终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当内地电影市场开始崛起
香港电影,这抹在华语电影史上的浓墨重彩,曾让全球为之倾倒,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香港电影的没落,我个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湾市场的崩溃。因为台湾市场的疯狂,影子从九零年开始,香港的电影已经吃的太肥腻了,大家接受了那种能够台湾给的成本,已经够拍完一部戏,其他的市场都是赚的,所以每个人都在乱开一通。
香港电影中位列前十的恐怖影片,或许会因观众的偏好以及评价准则的差异而产生变动,然而,以下这些均是备受广泛认同的经典之作:
香港电影,这抹在华语电影史上的浓墨重彩,曾让全球为之倾倒,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当下来看,郭富城手中,尚有《内幕》和《无名指》这两部港产片待映,也即将凭《临时劫案》再战香港电影金像奖,一争影帝。
2022年,《正义回廊》、《阖家辣》、《阿妈有咗第二个》等多部香港电影票房同时超越3000万港元,成为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港影回暖现象。